我國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四級。 對需要在全國范疇內統一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國家標準。 對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行業標準。 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準。 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相應的企業標準。對已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要求的企業標準。 另外,對于技術尚在發展中,需要有相應的標準文件引導其發展或具有標準化價值,尚不能制定為標準的項目,以及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技術報告的項目,可以制定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 推薦性標準又稱非強制性標準或自愿性標準。是指生產、交換、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或市場調節而自愿采用的一類標準。這類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任何單位均有權決定是否采用,違犯這類標準,不構成經濟或法律方面的責任。應當指出的是,推薦性標準一經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納入經濟合同中,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
趨勢
侵權起訴向小商戶集中
知識侵權案市中院今
年已接700多件
據市中院法官秦艷華介紹,目前企業和市民的****意識越來越高。“之前,原告起訴的多是市區的大型商場,近期起訴的被告多是位于郊區的個體工商戶。”秦艷華說,由于大多個體工商戶的法律意識不強,經營規模小,對于原告所主張的高額賠償不能接受,導致矛盾很大,審理起來也很麻煩。
秦艷華說,像“七匹狼”這樣同時對幾十家被告提起訴訟的情況,并不少見,知識產權案件呈現出大規模訴訟的特點,比如去年就有北京某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狀告了青島53家網吧,因這些網吧所播放的電影涉嫌侵權。“去年本院接到知識產權侵權案數量是600余件,是歷史*高,但今年已達到700多件。”
法官提醒,一方面廣大業戶在進貨過程中要提高辨別能力,根據價格和質量判斷商品的真實性,提高維護產權****利的意識;另一方面,遇到類似的案件要理性對待,盡快調解解決,不要牽扯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