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養鴨發酵床應注意的問題
1、圈舍結構
發酵床圈舍對通風要求比較高,為了有*大的通風強度,所以肉鴨欄舍一般采用單列式,欄舍每棟400~800平方米為適(*低應達到50平方米)欄舍窗檐高度2~2.2米,頂高2.5~3米。鴨舍跨度為4~10米,四周(除門外)0.8米高圍墻,全開放卷簾式,便于根據外界溫度、季節調節室內氣候,屋頂設隔熱層,避免圈舍的悶熱,屋頂5米左右留一個天窗便于換氣,有條件的安裝引風機或冷風機,便于一年四季的換氣降溫作用。
2、防潮防水
欣圣源發酵床為了防止墊料倒吸泥土中的水份,同時預防暴雨時期集聚的雨水可能會浸泡發酵床,導致發酵床報廢。所以在制作發酵床時要抬高發酵床面,可采用的措施有:(1)做成地上式,可以用泥土或磚塊、卵石等鋪設在發酵床底部,在層高允許的條件下越高越好,避免雨水或積水浸泡發酵床,其中就地用泥土壘高的辦法成本較省;(2)深挖排水溝,加快安裝建設排水設備,排水溝渠盡量深挖,溝深不低于一米,防止雨水過多浸泡發酵床。水位較高的地方也可采用類似的方法防滲。
3、水槽設置
由于發酵床對濕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盡可能的避免多余的水分進入發酵床,如果發酵床的濕度變大,將導致發酵床出現“水泡床”的現象,所以水槽的設置技巧:水槽應設置在旁邊,下面有漏縫地板,便于溢出的水分排出去,防止進入發酵床。
4、分欄管理
鴨群的生長階段不一樣,大小、糞排泄量也不一樣,所以要合理安排密度,如針對25天以前,發酵床養殖能承受每平米15-20只的養殖密度,但25天后隨著排泄量的逐步增加,發酵床不能分解多余的糞便了,超出了發酵床的承受負荷,所以應減少養殖密度減少排泄量,使發酵床長期、穩定、持續的發揮功效作用。
5、墊料維護
墊料的維護也直接影響著生態發酵床的分解速度,也會影響發酵床的運行狀態,所以在日常飼養工作中加強墊料的翻到,頻率一般一周1-2次,發酵床的翻倒深度為10-20公分。如果長期不翻,糞便很難能被發酵處理,產生有害氣體的同時出現發酵床的死床現象。并根據需要補充一定量的墊料與菌種,不可為節省成本減少用量,欣圣源發酵床養鴨的墊料厚度不能低于40cm,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分解的效率將大大折扣。
6、消毒措施
要糾正發酵床不能消毒的問題,對于空欄期的發酵床,如有需要可以正常噴灑消毒劑消毒,不影響發酵床的后期繼續使用。但一般發酵床是個“無菌床”,主要工作是對周邊用消毒水和石灰進行消毒處理,出欄后對發酵床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翻(以便以后進雛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