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癱瘓是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癥狀,肢體癱瘓是上、下運動神經元、錐體束及周圍神經病變所致
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指自大腦皮層至脊髓前角細胞或腦干運動核前的一段損害。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指自脊髓前角細胞或腦干運動核至神經肌肉交接處的一段損害
單癱:指單一肢體癱瘓,多見于運動區皮質的病變,偶可見于皮質下或僅影響支配單一肢體的運動神經病變。
偏癱:同側上、下肢癱。多為上運動神經元病變所致從皮質運動區以下至頸以上一側錐體束損害均出現偏癱。在延髓交叉以上一側病變,對側肢體出現偏癱,高位頸髓病變,偏癱位于同側。
截癱:見于高位頸髓和腦干病變,也可見于雙側內囊及周圍神經病變。
四肢癱:運動障礙往往不對稱地累及兩側肢體形成四肢癱。一般來說,兩側上肢的情況重于下肢的情況。幾乎所有的手足徐動型病兒均為四肢癱,部分痙攣型也屬四肢癱。
交叉性癱:病變側下運動神經元性顱神經癱,病變對側上運動神經元性偏癱,見于腦干病變。
雙側癱:運動障礙不對稱地累及兩側肢體可導致雙側癱,但下肢的情況重于上肢情況。
根據障礙程度分類:
①輕度,幾乎沒有行動受限;
②中度,有中等程度的行動限制;
③中度,有重度程度的行動限制;
④極重度。完全不能行動。
對病人須加強護理,應做好以下幾點:
(l)做好心理護理:重視向病人做思想工作。
(2)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綿切;肘關節微屈,上膠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為了防止足下垂、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膠外旋,在外側部可放沙袋或其他自制支撐物。
(3)活動癱瘓肢體:可防肢體攣縮、畸形,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
治療
空氣波壓力儀又稱循環壓力治療儀、梯度壓力治療儀、四肢循環儀或壓力抗栓泵。1、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主要通過對多腔氣囊有順序的反復充放氣,形成了對肢體和組織的循環壓力,對肢體的遠端到肢體的近端進行均勻有序的擠壓,促進血液和淋巴的流動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加速肢體組織液回流,有助于預防血栓的形成、預防肢體水腫,能夠直接或間接治療與血液淋巴循環相關的諸多疾病。
2、通過被動均勻的按摩作用,隨著血液循環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謝廢棄物,炎癥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縮,防止肌肉纖維化,加強肢體的含氧量,有助于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