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聰點評:總結來說,如果有增長沒通脹、就應該買股票。而如果沒有增長光有通脹,就應該買黃金。
因為黃金不創造價值,所以黃金的敵人就是價值、就是經濟增長、就是效率提升。如果經濟有高速的增長,能找到創造價值和效率的企業,如同巴菲特一樣找到創造價值的企業,就不用買黃金。
如果大家看一下黃金的歷史走勢,可以發現黃金的牛市和熊市持續的時間都特別長,*長的一次熊市長達20年,黃金從1980年的600美元/盎司跌到2001年的270美元/盎司,21年跌幅超過50%。
問題是這20年為什么黃金會跌呢?因為這20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美國經濟從里根執政以后擺脫了滯脹的泥沼,進入信息經濟時代,這20年的年均增速高達3.4%。而同期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經濟融入全世界,20年的年均增速高達10%。
這意味著在1980年到2000年的*佳選擇是投資美國、投資中國,只要選對了美國和中國的好公司、好企業家,投資回報率肯定不會差,完全沒有任何必要買黃金。
股市的真正的機會應該是來源于經濟增長、效率提升而不是漲價,所以沒有增長的日本股市30年都沒有漲,而美國股市的迭創新高在于經濟的創新、持續的增長,而價格暴漲的70年代反而股市沒怎么漲。
所以總結來說,如果有增長沒通脹、就應該買股票。而如果沒有增長光有通脹,就應該買黃金。
首先,黃金的供給存在明顯的瓶頸,過去100年黃金的年均產量增速不到2%。
其次,黃金的需求在穩定的增加,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
從海外看,過去只有印度人愛買黃金,但是目前日本和歐洲人都有買黃金的動力。日本的黃金購買量已經達到多年的高點,因為在負利率之下,黃金至少沒有利息的損失。
主要買的是實物黃金,但其實實物黃金的投資功能有限,因為儲藏和交易都不方便,拿出去賣人家還擔心你賣的是假貨。從國際上看,黃金的*佳投資方式是ETF。
借用某同行做的創意廣告,從70年代到現在,如果拿著1美元不動,能買到的豬肉只有以前的1/5,連肉都吃不起了,但是如果一直拿著黃金不動,至少能夠買到同等數量的豬肉。有黃金,至少永遠都有肉吃!
文章網絡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