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理念一直都是“寧左毋右”,工業時代的法則也是標準化,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越來越遠離創造性和想象力。
左腦是怎樣讓我們感到不愉快的?因為左腦幾乎就代表著理性、邏輯、規則、體制化、標準化和大批量生產,它在工業時代給人類帶來了集體主義的效率,但在眼下這個時代里卻在和電子的較量中敗下陣來。它讓我們放棄跳躍的思維和奇幻的想象力,讓我們的生活變成模塊,讓我們不愉快。
這和我國歷史悠久的教育傳統一脈相承。歷來,東方乃至中國的教育制度就以培養文學官僚而非技術官僚著稱,這一美學化的教育辦法讓詩人和倫理學者成為管理階層、讓概念化和人際手法成為管理要義,而非西方社會所奉行的數字管理。而事實上,想象力為王只是這個體制的幌子,在外面還扣上一層“唯一正確”的僵硬外殼。
為什么我們要如此地用盡左腦?因為我們要追求效率,效率是一切工業化的核心驅動力。
福特主義為了表達對效率的追求,甚至到了操作工人微笑都屬違規之列——“這會使生產線速度減慢半分鐘”。這種昔日被封為圣經的效率極端主義到如今的電子操控時代就變得非常可疑,因為,即使再壓榨人的效率直到把他們變成機器,也不會比機器更。
有太多的人對產品說明書感到乏味,寧愿選擇自己去探索產品功能,因為右腦已經厭煩了左腦所主導的具象思維時代。隨著電子產品的日趨智能化、傻瓜化,隨著可視化圖形界面的大量使用,拋棄說明書的抽象思維時代走向使用者自我體驗的天地。自我摸索、自我體驗取代了模式操作的呆板性,帶來更多的使用驚喜,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創造性的舉動。人類科技的發展史就是由這兩種思維所驅使前進的:左腦的工業時代,右腦的后工業時代。
圣人讀書九鑫全腦教育以其獨到的六大之處--“深度回憶”、“錄放音像”、“出口成章”、“過耳成誦”、“過目不忘”、“一心二用”,充分激發您孩子的大腦,讓您的孩子快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