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老北京冰糖葫蘆代理正宗冰糖葫蘆加盟 冰糖葫蘆,這是北京的叫法,而在天津則稱之為“糖礅”,而京津之外有些地方則稱“糖球”。以前北平城里賣糖葫蘆,除了擺攤,還有專門走街串胡同的,或提著籃子,或扛著稻草扎的簽筒,一路走一路吆喝。《故都食物百詠》中稱:“葫蘆穿得蘸冰糖,果子新鮮滋味長。燕市有名傳巧制,簽筒搖動與飛揚。”這叫賣的吆喝聲一起,小孩兒們就管不住腳了,紛紛探出小腦袋:“糖葫蘆噢,來一串咧!”
冰糖葫蘆所用的果子,傳統的自然以山楂為主,后來卻也有山藥、葡萄、橘瓣、荸薺等等翻出各種花樣的。且看唐魯孫文中所寫:“(東安市場的)隆記的糖葫蘆色彩配得*好看的,是大山里紅嵌豆沙,豆沙餡上用瓜子仁,貼出梅花方勝七星各種不同的花式,要說好吃,去皮的荸薺果,沾成糖葫蘆可以說甜涼香,兼而有之。”不過說到山藥糖葫蘆,還得數九龍齋,老北平有句歇后語“九龍齋的糖葫蘆——別裝山藥啦”,可見九龍齋的山藥糖葫蘆是多么深入人心。
有些手工活計,說起來簡單,也似乎是一看就會,比如做冰糖葫蘆,不過是串果、熬糖、蘸糖、冷卻幾個步驟。但要真做好,卻也很見功力。在簋街做了十幾年冰糖葫蘆的張師傅看來,熬糖這個環節很關鍵,熬好的糖稀,糖漿濃稠,呈金黃色,筷子挑起可見拉絲,而放入冷水中則可迅速凝固。蘸糖同樣也很需要技巧,傾斜鍋底,將山楂串入鍋快速旋轉,一秒一串。若一次性做得多,還得反復加熱糖漿,否則糖漿冷卻,容易蘸多。外面這層糖如果裹厚了,一口咬下不見果,也是失敗的。透明的糖殼得薄而均勻,既不能太硬,也不能軟得粘牙,以入口酥脆為宜。這樣一串有誠意的冰糖葫蘆,才能讓嘗者回味再三。
梁實秋曾寫道:“離開北平就沒有吃過糖葫蘆,實在想念”。如今,雖然胡同里的吆喝聲漸漸遠去,但燈火中一串串紅彤彤的冰糖葫蘆,還是足以勾起人對溫暖歲月*美好的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