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把這種分析的經濟問題暫放一邊,這種對比還是存在結構性錯誤。現代化主張在印度已盛行數十年,在此期間,中國通過其政治體制實現了現代化。
如果你是自由主義者,那么你可能會覺得混亂的民主勝過一黨執政,但這意味著雖然歷屆領導人大談變革,但印度的基礎設施(交通和港口、司法和金融)已經衰朽。然而,正如*近的 IHS 研討會所論及的,依然存在變革機會,該機會體現在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總理身上,他充滿活力,并將這種活力上升到了國家高度,是一位成功的國家領導人。
莫迪已結束第一任期,能否連任還未可知。人們普遍認為,他的首要任務是成功連任,并實現他的部分理念,但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單獨完成這項任務。為了支持他的理念,他懇請散居海外的印度人民返歸故里,并在祖國尋求新的機遇。
這一主張也有其現實原因。印度的商業環境不僅導致本國船東將業務轉移至海外,而且對于外資公司也十分缺乏吸引力。在沒有外商直接投資的情況下,即使能夠利用政治意愿,也不一定能籌措到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
對于印度海事協會主席菲利普·德科斯塔 (Phillip D’Costa) 而言,與其說莫迪政府所受的限制來自印度人民的厚望,倒不如說是由于政府無法控制議會上下兩院。即使如此,情況也正在發生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