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文化是跨文化,在我看來跨文化就是不同的人互相交流的過程,跨文化交際也是一種文化從分離到融合再到分離的過程。互相帶著彼此的文化學習對方的文化,這才是跨文化的意義。
簡單的說來,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還愿意接受的,來自上輩的規則與認識,在實踐中大多數人能夠體會帶來的益處,或者相信可以帶來益處,使得這些規則與認識又成為當代大多數人的選擇,此時就構成文化主體內容。但是如果這條規則或認識已經完全被客觀實踐證明不可行的時候也不會堅持,也是文化具有的更新能力。所以文化主要是那些難以給予定論的規則與認識,并具有主觀性,延續性,群體性,有益性四個特點。
比如說過春節,每個人都認為應該過春節,而且習慣于此,很難說出過大家一定要過春節有什么必要性,但都能說出一些好處,所以就自然延續下來。但就是這種自然的慣性,具有強大的社會力量,除非社會發生巨變,或者徹底被外族文化所侵蝕壓迫。后面的過程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沒有而且不止一次,但是都被中國文化自身具有的理性和強大的凝聚力所征服。這里提出兩個中國文化的特點,理性和凝聚力。
文化的延續性才是跨文化交際的本質,但是不等于失去其合理性。實際上文化合理性的辯論雖然是全民參與的,但是往往由被認可的社會精英層給出答案。但是社會價值觀的爭論需要長期和大量的社會實踐,所以其變化是緩慢的而且有反復的。
當語言不再成為我們之間的障礙,當距離從遠而今。那么這個時候文化便成為了我們與老外交流的談資,跨文化交際的方式有許許多多中,之前在上海有名的一家跨文化交際的學校中,我學習到了如何用自己的文化與老外交流,在儒鴻書院的學習中我也切身體會到涉外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個時代的精英們往往難以對眾多課題給出答案,即使可以可以通過若干簡單原則推導出來的規則,也需要長期實踐來證實,而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厚重之處。儒家文化不是從今天才被質疑的,而是從其誕生的第一天就受到駁斥,歷史上也始終有人質疑甚至提出尖刻的批評,但是儒家成為*終的選擇是因為這是社會的選擇,被大量實踐所驗證。
跨文化交際的學習是儒鴻書院的課程中比較重要的,也是比較深奧的,因為跨文化是需要有許多的根基許多的積累。首先要對自己的文化十分的了解才能夠準確的傳遞給別人,同樣的也能夠接受學習新的文化洗禮。
聯系方式:13916747674 請提前1天預約
QQ :1977286798
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