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碳晶
碳屬于非金屬元素,碳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廣的元素之一,在地殼中的含量約0.027%。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①有晶態單質碳如金剛石、石墨;
②有無定形碳如煤;
③有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如動植物等;碳酸鹽如大理石等。
晶態單質碳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取決于它的晶體結構。高硬度的金剛石和柔軟滑膩的石墨晶體結構不同,各有各的外觀、密度、熔點等。
常溫下晶態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溶于水、稀酸、稀堿和有機溶劑……,在工業高科技上和醫藥高科技上,碳晶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極為廣泛。
截止1998年底,在全球*大的化學文摘——美國化學文摘上登記的化合物總數為18.8百萬種,其中絕大多數是碳的化合物。
眾所周知,生命的基本單元氨基酸、核苷酸是以碳元素做骨架變化而來的。先是一節碳鏈一節碳鏈地接長,演變成為蛋白質和核酸;然后演化出原始的單細胞,又演化出蟲、魚、鳥、獸、猴子、猩猩、直至人類。這三四十億年的生命交響樂,它的主旋律是碳的化學演變。可以說,沒有碳,就沒有生命。碳,是生命世界的棟梁之材。
1991年,霍夫曼(Donald Huffman)和克雷許梅( Wolfgang Krätschmer)以電弧放電法高溫加熱石墨棒,從炭灰中分離出大量的碳六十,還有相關的碳簇(carbon clusters)分子如C70、C84、C120…等,統稱為富樂烯(fullerenes),從此碳的同素異形體(allotrope)就不限于金剛石、石墨。
1991年日本NEC的飯島澄男(Sumio Ijima)也用電弧放電制造C60,在炭灰中發現了多層結構的奈米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簡寫成mwnt),隨后飯島與IBM的白頌(D. Bethune)各自獨立制造出單層結構的奈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簡寫成swnt)。 顧名思義,奈米碳管就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中空碳管,就像是石墨層卷成管子,正是理想的奈米單元建材。早在1940年代,電氣爐邊就曾發現有直徑達數奈米至數微米的細碳絲,但數量非常少,當時沒有被重視。緊隨著奈米碳管的發現,奈米科技時代揭開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