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交配活動一般在黃昏或是黎明時進行,交配時間一般 2-4 小時。這段時間內,養殖人員注意不要打擾驚動它們,更不能拆散它們,以免其受傷。也不要往它們身上淋水,以免形成刺激使其受精終止,交配失敗。蝸牛種類不同,產卵情況也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種蝸牛兩年后即淘汰,因為只有不斷地更新種蝸牛,才能不斷地產出量多質好的卵,為提高卵的孵化率打好基礎。
那么幼蝸牛是怎么孵化出來的呢?
取些無污染的土和沙,攪拌均勻作孵化土。注意攪拌的時候還要掌握好土壤的濕度。一般,可以用手把土捏成團,松開手輕輕晃動,土團散開即可。把拌好的孵化土鋪在塑料盆或罐頭瓶里。然后用小勺把卵輕輕挖出,放在孵化土上。待卵粒放置好后,要蓋上一層濕紗布,濕紗布以不滴水為宜。*后壓上玻璃板,寫上孵化日期,做好生產記錄。
白玉蝸牛孵化室內適宜的空氣濕度: 80%-90% ;適宜溫度:在 25-32 攝氏度。
如果空氣相對濕度不足,或發現盆里的紗布發干的時候,要及時取下紗布在水中浸濕,同樣以不滴水為宜。否則濕布過濕,或把水滴在卵粒上,都會造成卵的死亡。為了確保卵粒孵化所需要的濕度,要求每天都要把紗布浸濕一次。
在溫濕度相適宜的條件下, 7-12 天,小蝸牛就陸續孵化出來了。幼蝸牛孵出來以后,要把它們及時提出來,放到飼養盆里飼養。這個時候由于它的貝殼十分嬌嫩容易破損,注意不要用手去抓取。簡單易行的方法是,把菜葉鋪在孵化土上,小蝸牛就會自己主動爬到菜葉上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全地提出幼蝸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