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式足球場_籠式足球場地建設 聯系電話:18722599787趙經理
籠式足球英文縮寫是P.K.O。至今,P.K.O已擁有完整的比賽規則:在一個直徑6米的鐵籠里進行,每隊三人,
限時三分鐘,并且只有在對方半場射門或是在本方半場射門碰到對方身體入網才有效。P.K.O選用說唱樂作
伴奏,這讓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年輕人很容易接受。 籠式足球在中國日漸火熱,越來越多的白領接受這種
“快樂足球”。大多數的中國人認識籠式足球是沖NIKE的廣告開始的,但知道起源的人并不多。籠式足球
的起源目前有兩個說法,一是起源于南美洲喜歡足球的船員,另一說法是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荷蘭一對
一的街頭足球。
“籠式足球”的出現,折射出社會的變化和人們的心態。人們生活過得好了,更加追求健康與快樂,不滿
足于觀賞球星的表演,躍躍欲試要親自過把癮。都市的正規足球場有限,街頭巷尾踢球既不安全又不安寧,
要在“螺螄殼里做道場”,具有都市特色的“籠式足球”就應運而生。
如果說20世紀是競技體育世紀,那么21世紀就是社會體育世紀。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
們對競技比賽金牌的熱情會趨于理性化,會更注重欣賞比賽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更追求參與的體驗。
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相互滲透和交融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奧運項目可以“軟化”成群體項
目,民間體育可以“包裝”為競技項目,甚至有的大學把中國鄉村的“舞龍舞獅”都引入了體育課程。運動
項目是可以根據需要而改造與變化的,乒乓球就是從網球變化而來,人們從雨天在室內餐桌上打網球開始的。
“玲瓏網球”(固定住的松緊繩子牽引的網球)和“氣排球”(重量介于正規排球和氣球之間)等就是正規
競技項目的變異,體現了“因地制宜”和“因人而異”。上海南京東路承興社區把50年代盛行的“弄堂游戲”
(造房子、打彈子、滾輪子等)演化成社區“多子大賽”品牌比賽,甚至吸引了外區市民和不少老外。現下
流行的都市“攀巖”,就是從野外爬山移植過來的。
任何運動項目都有長處與缺陷,并不適應所有人群,也不是在任何地方可以開展的。“籠式足球”也是如此,
可以適當在青少年中推廣,但大可不必弄得學校、社區到處都有踢球的“籠子”,這樣也有礙觀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