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黑麥草
特征特性: 意大利黑麥草是營養價值、適口性和消化率*好的牧草品種之一,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干草中的粗蛋白含量可達23%、無氮浸出物(糖類)含量可達45.8%,整個利用期內的消化率可保持在80%以上。同時,它的葉量豐富而多汁柔嫩,抽穗初期的莖葉比可達1:0.6—1:0.7,適口性特別好,各種畜禽和魚類均喜采食。 栽培要點: 非常適于氣候溫涼濕潤地區栽培,已在歐洲、不列顛群島、新西蘭、澳大利亞和美國廣泛種植。我國南方各省區可以利用冬閑農田、池塘周圍以及溝渠邊等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秋末適時播種,冬、春季收割利用。 一般情況下,播種一個月后便可進行一次收割。以后可每隔25-30天收割一次,在南方的整個冬閑期間(4-5個月)可收割5-6次,畝產鮮草*高可達10000公斤。一年生黑麥草種子在13-20℃時萌發速度最快,利用冬閑農田種植時,可在晚稻收獲后采用稻底寄種或翻耕撒播方法播種。稻底寄種就是在晚稻收獲前10天左右,將種子用35℃的溫水浸泡5-8小時,陰干并與細沙混勻后撒播,播種量1-1.5公斤/畝,收稻時盡量低割,以免茬口影響黑麥草的收割。翻耕撒播是在水稻收獲后,深耕翻土,按幅寬1.5-2.0米起壟,按0.7公斤/畝的播種量撒播或按行距20-30厘米條播。播種后鎮壓一次,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然后灌水保持濕潤。 黑麥草對氮肥要求較高,施肥并結合灌水,可以大大地提高其產量和質量。所以,播種前一定要施足基肥,有機基肥施用量一般為2000-3000公斤/畝,出苗后還要追肥,一般在三葉期和分蘗期各追肥一次,追肥施用量為5-10公斤/畝(尿素或復合肥),以后每次刈割后再追肥一次,施用量10-15公斤/畝。 當草長至40-50厘米時,收割*一次,以后每隔25-30天收割一次,留茬高度為5-6厘米,鮮草可直接喂養畜禽,也可青貯或調制干草。為不影響早稻生產,一般在早稻插秧前15天左右將黑麥草犁翻并放水漚田(*好在割草后5-7天犁翻),在犁地的同時施入15-20公斤/畝石灰,加速草根和草茬轉變成有機質的速度,以利于后作水稻的正常生長發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