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數據時代漸行漸近,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也被帶進了這個行列。在很多人的眼里,藝術品行業水很深,具體表現在市場的知識門檻太高、信息不對稱,而且缺乏專業的指導工具。
中國藝術市場進入大數據時代?
全球大數據時代漸行漸近,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也被帶進了這個行列。在很多人的眼里,藝術品行業水很深,具體表現在市場的知識門檻太高、信息不對稱,而且缺乏專業的指導工具。對于炒股和炒房的人來說,他們進入市場的心態遠遠不及進入藝術品市場那樣盲目,這得益于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交易的規范標準和信息透明,投資者通過行內的價格指數隨時都可以準確掌握實時的市場行情。然而,對藝術品投資者來說,他們在國內卻沒有這樣的燈塔。
中國藝術大數據可信度不高
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但大數據并非無所不能。其核心不在規模大,它蘊含的是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于樂觀和簡單的理解,都可能助長“大數據迷信”。毋庸置疑,規模更大、更新更快的大數據擁有深刻的洞察力,也將帶來價值,但認為有了大數據就無所不能,卻過于樂觀和簡單。現實中存在的樣本誤差和偏差等種種“陷阱”,不是單單依靠更大、更新、更快的數據就可以解決。
如何看待中國藝術品數據
當然,并不能因為上述短板就完全抹殺數據在規范行業發展方面的應有功能。畢竟,行業有泡沫,并不代表所有交易都不真實,市場有投機,也不代表所有參與主體都是靠炒作和做局起家的。透過這些有爭議的數據,我們仍然可以去研判前一段時間市場交易的大概情況,以及某一市場板塊或某一藝術家作品的市場活躍度。
(上海天元數據分析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而藝術行業如果能夠做到預測下一步,必須對藝術品消費人群的主流意向、行業發展情況、國家扶植政策、品類收藏熱度、藝術家從業品類分布、各大拍行春拍秋拍情況、小拍行的藝術品流向和交易量、畫廊和投資自購投資偏導、市場飽和容量等等都深究。這其中的算法和邏輯關系,要通過長時間的驗證以及自身的從業人士才能去揣摩的東西。
要讓藝術行業有可量化的標準,比如國畫在未來大環境的影響下會是什么樣的生存狀況,鼻煙壺在未來幾年內是否會成為收藏投資的熱門,從事某個藝術品制作的藝術家是否有可投資價值均在掌握之中。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美好的設想,但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設想,我們只能起于初步,路途相當的遙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