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汝窯鑒定方法有哪些? 宋代汝窯鑒定方法從以下5點確定真偽
汝窯瓷為宋代五臺甫瓷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一帶(今汝州)。
宋代汝窯鑒定方法有哪些? 宋代汝窯鑒定方法從以下5點確定真偽
一、胎色: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赤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別的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為宮殿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潤澤柔軟,純潔如玉,有顯著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調查,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少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拙,亮光瑩潤,釉如堆脂,素靜高雅、色澤潤澤純粹、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征。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后初霽,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潤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釘:宋代宮殿用汝窯器物通常均選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并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避免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微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的很少,痕跡很淺,巨細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
四、器型: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量還有堆花、印花等裝修,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詞訟描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
五、開片紋: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于高溫焙燒下發生的一種釉表缺點,行話叫“崩釉”。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擺放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微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
宋代汝窯鑒定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宋代汝窯鑒定方法,而以上幾點宋代汝窯鑒定鑒定方法大家可以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