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面塑以造型藝術的身份出現是近幾年的事,過去它只是一種被裝飾過的食品,故從歷史上講既無作品記載也無珍品傳世,實在是一大憾事。面塑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志,是一種由風俗習慣久而積淀成的極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民俗使生活充滿了神秘和樂趣。大的如歲時儀禮的活動若比作人們生活的節奏高潮的話,一般的交往禮儀活動自然使每時每刻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面塑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新房起架,上梁大吉,畫八卦,貼賀聯,點燈放炮,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做好花桃花饃來慶賀,謂之“扶梁”。新房落成,喬遷入居。當新麥上場,要磨一斗白面做雪白的大貢,油炸出各種精巧的面花,酬謝五土,恭請土神安家,保佑金梁玉柱,千年永固。七月七乞巧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共訴衷腸。織女巧手早巳成為人間婦女崇拜之偶象。于是每到這一天,姑娘媳婦們要吃面做的“頂針”、“針線笸籮”,期望自己心靈手巧。八月十五中秋節,月餅成為人們傳說的食點。在造型紋樣上都精巧別致,賞心悅目,當稱面塑藝術別樣之花。新媳婦過門的*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饃。窮人家送幾個,富裕一點的人家要送卜幾個乃至幾十個。都配成套,與生命意識,生殖崇拜有關的造型圖案很多。如果喜歡就歡迎致電我們0371-6621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