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上聯系方式聯系【校車免費接送】------------------
公共管理學研究熱衷于理論概念的“時尚”與研究成果表達方式的“語言陌生化”,偏離社會科學研究方向。有學者概括,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發言*多但水平不一定更高的現象:觀點炒作多理論創新少,應景之作多,知識積累少;學風浮躁者多,治學嚴謹者少。在西方所謂“普世”理論與中國基本“制度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中,我國公共管理學研究出現了兩種傾向:
2.1西方公共管理學研究成果的盲目引進
我國過于追求理論時尚,對國外*新流行的公共管理理論采取“夾生飯”引進方式并加入個人喜好,專注于制造一些似是而非概念,以“西化洋化”的姿態出現。首先,表現為對外來知識和歷史知識消化能力不強。知識沒有國界,我國公共管理學科引進大量西方發達國家公共管理理論,彌補了國內這方面知識的空白與不足,非常必要。但其中讓人感到消化能力不強,如照抄照搬,很多理論僅停留在移植層面,和我國現實的結合還是兩張皮。
2.2公共管理學研究缺少反思
國內學界受到西方公共管理研究各種范式爭論的強烈影響,具有不同學術背景的專家學者常常從自己原來的學科角度切入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呈現出完全相同的理論觀點但卻各自表述的狀態,看似百家爭鳴,實則原地踏步,理論對話與爭論陷入缺乏反思的“自說自話”境地。西方公共管理學的發展史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爭論,正是在爭論的過程中,西方的公共管理學在逐漸的意識到自己在知識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地完善和改進研究,逐漸確立起自己的“身份”和學科地位,實現公共管理知識的有效增長。相比之下,我國的公共管理研究缺少必要的“聲音”與“反思‘。
---------------------通過以下聯系方式聯系【校車免費接送】------------------
咨詢電話:028-893-613-31
移動電話:153-904-271-01
咨詢QQ281-7902-3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