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是清末開關(guān)后才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貨幣樣式。而新式銀元的歷史更短,更有收藏價值。
清代貨幣、紙鈔、銅幣并行,至嘉慶年間發(fā)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wù)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yè)。
兩廣總督張之洞曾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并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后,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nèi),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yè)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發(fā)行,成色為96%。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庫平七錢二分”,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內(nèi)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致,其審美風(fēng)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宣統(tǒng)三年大清銀幣為前清之正式國幣,原期辛亥十月發(fā)行。尚未發(fā)行,武昌事起,國體忽變。已經(jīng)解往度支部之銀幣成為北洋兩鎮(zhèn)鎮(zhèn)壓武昌新軍之餉。而寧廠所存銀幣(原期上海同期發(fā)行)及鄂廠所存之部分銀幣成為普通流通銀幣的一種。市面上流通較少,價值較高。
大清銀幣宣統(tǒng)三年(長須龍)一圓 368萬 2012-12-28
大清銀幣宣統(tǒng)三年(短須龍) 207萬 2012-12-28
大清銀幣宣統(tǒng)三年(大尾龍) 207萬 2012-12-28
光緒元寶廣東省造 庫平重一兩 645.0000 2012-11-20
光緒元寶安徽 庫平七錢二分 807.0000 2015-11.25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 平七錢二分 398.0000 2015-11-28
福建官局造光緒元寶 七錢二分銀幣 568.0000 2015-10-07
光緒元寶四川省造銅幣 655.0000 2014-12-28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銀幣 715.0000 2014-11-18
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二十文銅幣 713.0000 2013-11-22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 574.0000 2015-10-18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上六星版本 680.0000 2015-11-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