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升值空間較大
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到秦代的方孔圓錢,再到清末的機制幣,我國古代錢幣可謂品種多樣,樣式豐富,其文化歷史價值與收藏投資價值吸引了大批愛好者和藏家。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古錢幣專業委員會主任葉暉介紹,古錢幣的市場行情近幾年來基本上是一路走高,“十年前幾毛錢一枚的古錢幣,如今價格已翻了好幾番,并且繼續保持上漲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升值最快的當數其中的珍品類古錢幣,由于在市場上十分受追捧,漲幅很大,拍賣會上更是大放光彩,如在2009年嘉德秋季拍賣會錢幣專場中,一枚極其罕見的清代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字“大清壹百”以19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出;2013年嘉德春拍上,一枚珍罕品——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以253萬元成交,打破了清錢的成交紀錄,而在此之前,此枚“海歸錢幣”曾于2009年底在日本東京上拍,成交價折合人民幣約100萬元,不到4年的時間里價格翻了兩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嘉德春拍古錢專場中,存世孤品——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以100萬起拍,經過近40次的激烈競價,最終以拍出了352.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創下了古錢拍賣新紀錄,至今仍然位居首位。據了解,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也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這枚“武陽”三孔布屬于非常珍罕的老生坑傳世佳品。
評估
收藏價值看存世量
在古錢幣收藏領域,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許多新入行的藏家會認為古錢幣年代越久遠越值錢。其實不然,確定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最主要還是要看存世量,再從技術工藝以及幣材的質地、品相等條件來綜合評價,光看鑄造年代是否久遠并不足以對一枚古錢幣的價值下定論。
影響古錢幣價值的主要因素是其本身的存世量,“物以稀為貴”這條收藏界通用的法則同樣適用于古錢幣板塊。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故這類古錢的數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的數量自然就很少。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古錢幣的收藏投資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