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發電面臨的問題
有關專家指出,雖然中國光伏之路前景廣闊,但在現實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中國的光伏發展荊棘滿路,如果在光伏發展之中我們注意不到這些問題,那么勢必會影響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想實現平價上網,還需要光伏發電達到市場化競爭程度。但現在光伏發電的成本還是很高的,這就限制了光伏發電的商業化運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曾說,目前光伏裝機投資成本每千瓦約18000元左右,而常規火電的投資成本約每千瓦3000~4000元,光伏電價是常規火電電價的3倍以上,成本太高是光伏規模化發展的重大阻礙。
二是就中國光伏產品的市場現狀來說,硅材料的源頭在國外,硅材料95%依靠進口;主要市場目前也在國外,95%的光伏產品銷往國外,國內市場與生產能力相比,十分狹小,大約僅為產能的5%。這種現象就像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任東明在第二屆亞洲光伏峰會上所說的:“中國沿襲‘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中國的這種嚴重依賴進出口的模式加大了貿易風險。此外多晶硅產能有過剩的傾向,行業的調控和規范有待加強。
三是光伏技術研發投入有限,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薄弱。新一代的薄膜太陽電池的商業化進程緩慢,聚光電池、新型太陽電池科研投入不足,比外國落后很多,后勁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滯后的根源,要想達到光伏生產方式的轉變,掌握技術的主導權是相當重要的問題。
四是光伏技術的滯后使環保問題與高能耗問題凸顯。據任東明介紹,中國光伏產業能耗高,國際先進水平130~150kWh/kg,國內200~300 kWh/kg;另外光伏產品還存在環保問題,國內還不能達到全物料循環、清潔生產,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廢棄物,勢必會給脆弱的環境帶來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