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2009年廣交會展位#,轉讓2009年廣交會攤位_
廣交會,中國外貿之窗
在會展經濟風起云涌的今天,廣交會仍是一張*能吸引世界各地客商眼球的中國會展“名片”。自1957年起至1978年,廣交會是我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至今仍是我國規模*大、層次*高、商品種類*全、到會客商*多、成交效果*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直接促進了我國出口持續穩定發展,在我國對外開放戰略中發揮了令人矚目的積極作用,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晴雨表。另外,每年兩屆廣交會可為廣州帶來60多億元的收益。廣交會之所以始終充滿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在不斷優化管理、完善服務、提高水平、改善環境,始終站在中國經濟體制和外貿體制改革的前端,鞏固自身優勢,樹立良好形象。廣交會的組團方式、商品結構、布展格局、參展時間等,多年來都在不斷調整、改革、創新。特別是,近年來幾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動了廣交會前進的步伐。
世界通過這個窗口挖掘商機;中國通過這個窗口走向世界。廣交會在我國經濟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說,綜合性是廣交會的長處,也是其短處。國際會展業逐漸向專業化發展,如服裝博覽會、玩具博覽會等,采購指向非常明確,而廣交會則不是。為此,廣交會結合綜合性的優勢和專業化的指向,找到一條折衷的新路。經廣泛的市場調查,*后選擇了改變展覽形式———將廣交會一分為二,每屆分兩期舉辦。第91屆廣交會開始實施分期舉辦,即借鑒國際展覽業專題分類經驗,按照國際慣例調整產品分類和展區設置,一屆會展兩期舉辦。這種方式,既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慣例和會展潮流。另外,還通過空間換時間,解決了廣交會展位不足的難題,滿足了越來越多企業的參展需求,獲得了大多數參展企業、采購商的認可。
第94屆廣交會首次在新落成的廣州琶洲新館設立分館試運行,展館面積、參展規模明顯擴大,提升了廣交會的競爭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還派代表團到會舉辦聯合國采購說明會。廣交會已經并將繼續發揮出其獨具的窗口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