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偉 大戰略構想一年之后,陜西涇陽縣尋宗溯源、震撼出擊,率先用實際行動踐行*提出的新絲路經濟建設。他們以中國茯茶正統根脈的涇陽茯磚茶為文化引領和商 貿紐帶,以組建的由136峰駱駝、8架木輪馬車和100余名身著古裝的大型商隊為強大陣容與宣展載體,于2014年9月19日,在中國大地原點陜西省涇陽 縣譜寫了重走絲綢之路,再現茯茶輝煌的絲路篇章。
本次活動于9月19日啟動儀式后將從涇陽出發,歷時一年多的時間,行程15000余公里,途經中哈兩國5省區、5個省會城市和16個地級市,經過陜 西、甘肅、青海、新疆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州,沿古絲綢之路行進,最終到達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的陜西村,以此促進絲路沿線的文化傳承與交流,探索文化帶動 經濟,邁向共同繁榮的合作模式,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央“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
涇陽,作為中國茯磚茶的原產地、發祥地,自古地肥水美,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美譽。涇陽茯磚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保健功效顯著,是古絲綢之路上 最早也最受各族人民喜愛的茶品,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和生命之茶。明清及民國時期,涇陽茯磚茶的產銷達到極盛,除行銷我國西部地區外,還遠銷中 東、中亞、俄羅斯等40余個地區和國家。據清朝道光年間陜西巡撫盧坤所著的《秦疆治略·涇陽縣》記載:“官茶進關,運至(涇陽)茶店,另行檢做,轉運西 行。檢茶之人,亦有萬余。”其盛況可見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