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為數不多。因為,古陶瓷鑒定是一門綜合的技術,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鑒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準確的判斷。對初學者來說,如能潛心鉆研,循序漸進,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鑒別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現將古陶瓷鑒定方法介紹如下:
一、根據各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聯系方經理17721177956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這是因為當時采用瀝釉方法進行施釉的緣故。
又如,五代時的釉色為天青色。據傳說,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過天晴的天空,對向他請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員說:“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欽定為天青色。這種釉釉色瑩潤,施釉較薄,青中閃著淡淡的藍色。
又如,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這是宋代龍泉的*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
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重。此外,這一時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往往見有小縮釉現象;底部還現有坯胎中旋紋痕跡。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堅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的*大特點。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點,是我們鑒別古陶瓷的年代和窯口的可靠的依據。
新加坡國璽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上海國璽藝術品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楊浦區黃興路1800號東方藍海國際廣場3號樓11樓。
(地鐵10號線國權路站下4號出口,左側直走到黃興路國順路
方經理手機微信:17721177956
qq28305512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