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為深根性花木,肉質根,須根較少,而作為盆景,盆的容積有限,這就造成根部營養面積相對減少,使地下與地上部分營養失調,從而影響牡丹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培養土的科學配制是至關重要的。根據牡丹的特點,培養土應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肥效持久為好。據我們研究,比較理想的配方是腐殖土、馬糞、園土、爐渣按2:1:2:1的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并用人糞尿封好腐熟,一月后再用。
如何制作養護牡丹盆景?
牡丹品種和樹樁選擇
牡丹盆景對品種的要求比較嚴格,應選擇成花率較高,生長量適中,造型較易的品種。如“朱砂壘”、“趙粉”、“胡紅”、“青龍臥墨池”、“脂紅”等品種。另外,“盛丹爐”雖然花量較小,生長量大,但它生長健壯,枝干蒼勁挺拔,自然株型較好,宜作盆景素材。
牡丹樹樁的選擇,從快速成型的角度考慮,應選擇那些適于造型或主干古樸端莊,苗齡較大的樁頭。以天然樁景好的最為理想。
上盆時間
上盆時間的早晚,直接影響樁景根系發育的好壞和來年正常開花。實踐證明,9月中下旬上盆較為適宜。
造型
牡丹木質堅脆,易斷裂,加工難度大。①主干做彎,盡可能隨其自然。上盆時作傾斜種植,先將做彎部位纏以訂繩或棕皮,而后從基部插入相應粗細的金屬絲(12—18號),作45°傾斜纏繞,方向與預定扭曲走向一致,方能越纏越緊。或用麻繩作弓形牽引,分期操作,逐步做彎,逐漸達到造型目的。②分枝(小枝)處理,主要以修剪為主。樁景層次、枝芽留舍等應考慮疏密、虛實關系和空間布局,使其達到理想效果。③根部處理:根部顯露可與樹冠重心相平衡,上下呼應,使根如虎掌、鷹爪,富有力感。露根處理可用逐漸沖刷盆土的方法,逐年提根。牡丹葉子肥大,可利用控制水肥,噴灑矮壯素加以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