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瓷創燒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雍正初年時琺瑯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極為淡雅清麗。
琺瑯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瑯彩水平*高,工藝*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琺瑯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鎮燒制的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畫上琺瑯彩釉烘烤而成。畫工技藝高,加工水平嚴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由于琺瑯彩器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數量極少,很少人可見到此類珍品。琺瑯彩瓷器從創燒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宮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在短短的百余年內,琺瑯彩瓷器經歷了創造但不完美的康熙時期,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藝術水平總的來說要遜于雍正時期。乾隆皇帝儒雅好古,對于康熙、雍正時期遺留宮內的琺瑯彩瓷更視為珍寶。
近年來,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在拍賣市場上接連創下了天價。部分藏家也隨之把目光盯在了康、雍、乾,清三代時期的琺瑯彩瓷。琺瑯彩瓷是瓷器中的極品,是中國制瓷工藝發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頂峰時期的產物,由于存世稀少近幾年拍賣價不斷飆升。早在2006年,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就拍出了1.5123億港元的天價。2005年,琺瑯彩御制題詩花石錦雞雙耳瓶,蘇富比拍賣行拍出1.15億高價,06年,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佳士得拍賣行,1.51億;10年,琺瑯彩祥云瑞福花瓶,蘇富比拍賣行,拍出1.23億。每一件品相完好的琺瑯彩,其價值都是上億的,不是普通藏友能收藏的,都是館藏級的藏品。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收藏一件琺瑯彩,其升值空間是非常強大的。
資深古玩經紀人:程經理
聯 系 電 話 :13576070213 Q Q: 2379907832 微信: chen2580369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