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茯磚茶因茶品中生長繁殖有“金花菌”,極大地改變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這是茯磚茶的品質比其他茶品獨特的原因所在。
歷史銘記時代呼喚——涇陽茯磚茶的輝煌復興
涇陽茯茶產生于宋代,涇陽茯磚茶成名于明朝,興盛于明清至民國時代。
歷史上,茯茶西運主要靠駱駝馱、馬載,銷售后,回來帶的主要是蘭菸,甘、寧、青的毛皮、藥材、香料、珠寶等;南茶北運涇陽后,回去主要帶有在涇陽改制的蘭州水煙和在涇陽加工好的皮貨、中藥材和涇陽產的硝鹽及棉布。至明清民國時期,商品生產和商業貿易進一步擴大,過涇茶葉量不斷增大,茶葉西去運輸問題突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增加運量,茶商設法改進茶葉包裝,壓縮茶葉體積,開始筑制磚茶,隨之誕生了“涇陽茯磚茶”。
這一時期也正是涇陽茯磚茶發展的鼎盛時代。《涇陽縣志》載:“清雍正年間,涇邑系商賈輻輳之區”。在涇陽境域商號131家。其中經營茯磚茶的商戶門店達86家,每年每家約300-500噸。當時涇陽茯磚茶除銷往西域各地外,更遠銷至俄國、西番、波斯等40余國家。據盧坤《秦疆治略》記載:“涇陽縣官茶進關,運至茶店,另行檢做,轉運西行,檢茶之人,亦有萬余。”時置涇陽縣城及周邊的茶行、茶莊、作坊、茶商號林立,熱鬧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車水馬龍,夜晚燈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榮景象。
1873年前,茶商內部分為東西兩柜。東柜為漢族,西柜為回族。到1873年后,陜甘總督左宗棠改引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涇陽增加了南柜(全系湖南人)。是為涇陽茶商最盛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