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皇帝對瓷器的燒造都傾注了極大心血,乾隆年的瓷器檔案中,除頻頻出現的瓷胎畫琺瑯或琺瑯彩瓷之外,還有一種瓷叫“洋彩”。
琺瑯彩瓷和洋彩瓷常燒上詩句,琺瑯彩瓷往往是古人的詩句,而洋彩往往是乾隆的御制詩,如“御制詩洋紅地洋彩轎瓶”“御制詩洋彩四
方一同尊”“御制詩洋彩寶月瓶”等,足見洋彩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變賣出宮的琺瑯彩和洋彩,一般都會被買家精心保護起來,成為
傳家之寶而流傳于世。
其實,清代到底燒造了多少件琺瑯彩、洋彩瓷,并沒有準確的數據記載。從乾隆四十四年清點來看,當時瓷庫存瓷507581件,琺瑯彩、洋
彩可能占其中的20%,大部分琺瑯彩、洋彩除自然損壞的、流失海外的,都在中國民間。所以,我的觀點是,民間仍有國寶的存在,民間藏
家完全有可能收到清代琺瑯彩、洋彩瓷精品。根據中國*一歷史檔案館的資料,僅雍正四年,宮中就先后23次賞出琺瑯彩瓷266件,賞賜如
此之多,燒制的數量當然一定不少。從清宮檔案來看,乾隆三年,乾隆一次就命造辦處將填白瓷瓶120件全部燒成琺瑯;乾隆七年六月初六
,傳旨將燒瓷器處所進填白瓷器390件交琺瑯處畫琺瑯用;乾隆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宮里收到琺瑯瓷器448件。由此可見,在清三代時期,
琺瑯彩的燒制數量不在少數。
此外,存世量的統計不能光看陳設檔案。琺瑯彩瓷進宮后一般有4個去處:一是乾清宮收藏;二是各宮殿陳設;三是大部分給膳茶房
作實用器,如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清點現存乾隆款的琺瑯瓷器309件,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現存琺瑯瓷器1361件;另外多余的存到瓷庫。從
這些史料記載的清代琺瑯彩的燒制量、使用量來看,現今的存世量應該遠不止幾百件。
愛丁堡貴族國際藝術品展覽推出的古董藝術品展覽中心,聯合北京,上海等地眾多展覽機構,為中國藝術收藏品愛好者提供一個集展覽,
拍賣,評估和銷售的藝術品交易平臺。展覽地,香港,澳門,新加坡。
具體征集如下:
中國書畫:歷代著名畫家及近現代名人繪畫精品;
中國陶瓷:歷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為主,宋瓷為佳;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現代玉器,要求玉質佳、雕工巧、皮色好
雜項精品:歷代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牙雕、硯臺、古籍善本等;
聯系人 : 劉先生 (藝術品職業經理人)
聯系電話:18318063833 QQ;2504603756
郵箱:2504603756@qq.com 歡迎各位藏友來電咨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