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造粒機肥的施用有優點,但同樣有禁忌,而且有機肥造粒機肥是緩釋肥,緩釋肥料的*重要特性就是可以控制養分釋放速度,在施入土壤以后逐漸分解,逐漸為作物吸收利用,使肥料中的養分能滿足作物各個生長階段的不同需要,一次施用后,肥效可維持數月乃至一年。所以有機肥造粒機肥在當代更受關注。
實驗研究表明,緩釋肥料的肥效比同類常規肥料至少高出20個百分點,能減少肥料養分特別是氮素在土壤中的損失,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施肥作業次數,節省勞力和費用;避免因過量施肥而引起的對種子或幼苗的傷害;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緩釋肥料自身也存在著很多不足。
有機肥造粒機肥養分釋放難以做到與作物吸肥規律相一致。任何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和果品等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對養分吸收的數量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作物需肥規律也是不一樣的。但就目前的緩釋肥料生產技術和工藝而言,特別是受包膜材料的制約,國內外還很難生產出養分釋放速率與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和果品需肥規律相一致的緩釋肥料,基本為等量釋放,而且還存在著中前期釋放量較大,中后期釋放量較小的問題。這也是緩釋肥料難以在主要農作物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機肥造粒機肥效評價較為簡單。目前對有機肥造粒機肥做緩釋肥料肥效的評價,基本是以常規性田間對比試驗和生產調查為依據,效果仍采用常規性進行評價,即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對。生態效益應是緩釋肥料*為主要的效益之一,這也是發展緩釋肥料*重要的因素。但是,目前的田間試驗條件和手段很難或者說是不可能對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和養分去向進行檢測的。另外,自然環境條件下對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更增加了對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和去向的檢測難度。也是緩釋肥料缺乏經濟和環境效益定量評價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系統、嚴格地對緩釋肥料田間應用肥效及在土壤中的形態轉化、去向等相關方面進行評價,使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更接近作物吸肥規律,實現養分利用*大化、流失*小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