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須知
1、胎釉:康熙時期瓷胎胎質精細,雜質少,胎骨色彩潔白。釉質細密,釉面光潤。雍正時期的胎質較康熙時期更精細,胎色潔白,器物的胎骨相較于康熙時期薄,所燒制的釉色也較康熙時期精細。乾隆時期的瓷器精細度等不如雍正時期,胎壁較厚,瓷釉較雍正時期稍差。
2、紋飾:康熙時期紋飾以繪畫紋飾為主,所繪風格有明末清初的特點,重寫意,線條粗放有力,畫面表現古雅樸拙,康熙末期繪畫風格趨于工筆,匠氣出現,畫面也較為死板。所繪題材一般為歷史人物等,也有神話傳說的內容,同時也包括花鳥魚蟲、佛家吉祥物等。雍正時期粉彩制作精細、規整,內容活潑但不呆板,所繪花卉、花鳥、禽獸逼真生動。雍正時期所繪題材不及康熙時期廣泛,主要有皮球花、八寶、山水故事等等, 其中畫仕女*具特點,體型修長,神態優美,栩栩如生。乾隆時期紋飾以工筆畫為主,粉彩花紋表現繁復、華麗,表現形式也大大增加,如開光、軋道等等。
3、款識:款識是鑒定瓷器真偽的重要標志,康熙時期官窯款識比較重視年款的裝飾,一般選用青花款,也有釉里紅款、藍料款等,年款一般書寫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款,一般有青花雙藍圈。字體一般為楷書體,也有少量篆書體,字體緊湊規整。雍正時期款識較為常見,其中青花為*多,一般常見的形式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加雙藍圈款,也有六字三行加雙藍圈款,寫篆書款和四字楷書款極少。青花色調純凈,字體非常工整,筆法清秀有力,結構嚴謹。乾隆官窯初期年款大多為篆體,但有少量楷書體,初期之后基本全為篆書體,楷書體幾乎全部消失,年款的形式一般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也有個別“乾隆年制”四字圖章款,另外還出現了扁橫六字年款,筆道均勻,字體方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