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彈線→試鋪→刷底子膠→鋪貼塑料地面→鋪貼塑料踢腳板→擦光上蠟
2基層處理:
2.1地面基層為水泥砂漿抹面時,表面應平整(其平整度采用2m直尺檢查時,其允許空隙不應大于2mm)、堅硬、干燥,無油及其它雜質。當表面有麻面、起砂、裂縫現象時,應采用乳液膩子處理(配合比為水泥﹕107膠﹕水=1﹕0.2~0.3﹕0.3)處理時每次涂刷的厚度不應大于0.8mm,干燥后應用0號鐵砂布打磨,然后再涂刷第二遍膩子,直到表面平整后,再用水稀釋的乳液涂刷一遍(配合比為水泥﹕107膠﹕水=1﹕0.5~0.8﹕6~8)。
2.2基層為預制大樓板時,將大樓板過口處的板縫勾嚴、勾平、壓光。將板面上多余的鋼筋頭、埋件剔掉,凹坑填平,板面清理干凈后,用10%的火堿水刷凈,晾干。再刷水泥乳液膩子(配合比為水泥﹕107膠﹕水=1﹕0.2~0.3﹕0.4),刮平后,第二天磨砂紙,將其接槎痕跡磨平。
地面基層處理完之后,必須將基層表面清理干凈,在鋪貼塑料板塊前不得進其它工序人員操作。
3彈線:在房間長、寬方向彈十字線,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分格定位,根據塑料板規格尺寸彈出板塊分格線。如房內長、寬尺寸不符合板塊尺寸倍數時,應沿地面四周彈出加條鑲邊線,一般距墻面200~300mm為宜。板塊定位方法一般有對角定位法和直角定位法,見圖7-3.
4試鋪:在鋪貼塑料板塊前,按定位圖及彈線應先試鋪,并進行編號,然后將板塊掀起按編號碼放好,將基層清理干凈。
5配制膠粘劑:配料前應由專人對原材料進行檢查,有無出廠合格證和出廠日期,原劑在原筒內攪拌均勻,如發現膠中有膠團、變色及雜質時,不能使用。使用稀料對膠液進行稀釋時,亦應隨拌隨用,存放間隔不應大于1h.在拌合、運輸、貯存時,應用塑料或搪瓷容器,嚴禁使用鐵器,防止發生化學反應,膠液失效。
6刷底子膠:基層清理干凈后,先刷一道薄而均勻的結合層底子膠,待其干燥后,按彈線位置沿軸線由中央向四面鋪貼。
底子膠的配制,當采用非水溶性膠粘劑時,宜按同類膠粘劑(非水溶性)加入其重量10%的汽油(65號)和10%的醋酸乙酯(或乙酸乙酯),并攪拌均勻;當采用水溶性膠粘劑時,宜按同類膠粘劑加水,并攪拌均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