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產婦的護理
剖腹產是在分娩過程中,由于產婦或胎兒的原因無法使胎兒自然娩出,而由醫生采取的一種剖開腹壁及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過程。由于該手術傷口大、創面廣,很容易產生術后并發癥。所以,做好術后護理是產婦順利康復的關鍵。
盡早下床活動
孕晚期和產后比較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剖腹產的產婦更容易發生此病。引起此病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不能早日下床活動、年齡較大、多胎經等。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壓痛、水腫、心跳及呼吸加速。
剖腹產術后雙腳恢復知覺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所以,月嫂應在24小時后協助產婦練習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動,當導尿管拔除后更應多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粘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走動時就會減少因震動碰到傷口而引起的疼痛。
及時大小便
一般剖腹產術后第二天,在靜脈滴注結束后導尿管會被拔掉,拔掉后3~4小時應提醒產婦排尿,以起到自然沖洗尿路的作用。如果產婦不習慣臥床小便,則可協助其下床去廁所,若再解不出小便,則應告訴醫生,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否則易引起尿路感染。
剖腹產后,由于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如果有痔瘡,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所以手術后,應囑咐產婦按照平時的習慣及時大小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