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銅雕佛像是很受人們喜歡的,人們喜歡銅雕佛像不僅僅是喜歡銅雕而是對銅雕佛像的敬仰與崇拜。越來越多的人們想要生活過的更加富裕更加美好。銅雕佛像在寺廟中是非常常見得到的,佛像是佛學精華的實物體現,是在物質文明的猖獗,使精神與科學失去平衡,是精神空虛、仿徨的時代令人迫切感到這種探索將拓廣我們的精神領域,使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更為豐饒的象征。佛像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的藝術,寓意深刻,通過各種銅雕藝術,加上對佛像的修飾,這樣就會很好的展示出各種不同的雕塑風格和風俗習慣。自古以來,佛像成為了寺廟的一種重要的對象,擺放在寺廟,這樣的形象表現出佛像的代表意義和銅雕藝術的精湛。銅佛像主要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可移動的較小佛造像。在我國很早時期銅佛像就出現了,它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和時間的不斷推移,銅佛像也在不斷的發展進步。
佛教早在東漢即傳入我國,并有佛像遺留。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見于石雕石刻,隨著佛教的興盛,金銅佛像開始出現。金銅佛像大多形體較小而精致,便以攜帶供奉于佛寺和信眾家中佛龕,或納藏于佛塔地宮之中。《三國志》記載有“笮融大起浮屠祠內有一尊金銅佛像”,這是中國正史中首次明確的金銅佛像記載。但銅佛像實物最早的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是西晉末年,北方少數民族一時間紛立的小朝廷,絲綢之路傳來的佛教使這些地區得風氣之先,所以十六國佛教較之南方東晉更為昌盛,佛像藝術也因之而勃興。其中后趙、前后秦、北涼統治者以更虔敬的態度接受佛教。當時的佛教流行造像功德思想,人們迫于戰亂又熱切希望解脫痛苦,這是佛像藝術得以興盛的根本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