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越族的民間造物——越窯瓷器,自東漢以來即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領域。在漢晉時期的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貯器、盥水器、燈具、衛生用具和隨葬冥器等各類生活用品中,都存在有越窯瓷器的身影。因此,在其一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它無可置疑地融合烙印著不少地域風俗,這為我們研究越族地區漢至唐宋時期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民俗事象提供了相應的物質依據,對于正確了解和探索古代越族地區的社會面貌和古人們的生活習俗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越窯瓷器與尚青風習。“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提起越窯瓷器,人們自然會想到它的青翠之色,青使越窯瓷器具有了雅、潔、簡的特色。這是因為青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取自然之神韻。然而,據許多考古資料證實,越民族在東漢時期不僅成功地燒制出青瓷,同時也成功地燒制出黑釉瓷,據《我國黑瓷的起源及其影響》一文統計已發現的漢代黑瓷窯址有,寧波郭塘岙窯、鄞縣東錢湖谷童窯、慈溪周家岙窯­址、鄞縣橫溪鎮櫟斜山窯、上虞帳子山窯等,黑瓷產品種類也十分豐富,有盤口壺、鐘、蒜頭壺、罐、罍、五管瓶、杯、俑、虎子、水­盂、俑形燈、碗、耳杯等。說明那時的黑瓷也是作為越瓷的重要產品而大量生產的,其中也不乏精品佳作,如鄞縣麗水山西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黑釉蒜頭壺,實屬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在越窯瓷器創燒時期,黑瓷與青瓷一樣占有同等的地位,是共同推進越瓷發展的兩個車輪。然而,在此后千余年的越窯瓷器生產中,青瓷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詩人們贊頌的似冰類玉的上佳精品,在唐五代時期宮廷用瓷和外銷瓷中獨占鰲頭。而生產黑瓷的窯址和產品卻未見發展,與漢代相比呈逐漸萎縮趨勢。
公司地址: 深圳市福田區福強路文化創意園F館 凡參拍藏品都可在拍賣前展出,以此吸引更多買家購買并提高成交率。藏品圖錄將發送給五百強企業家及各地商賈政要!在財富類雜志及各媒體重點推廣宣傳!
聯系人:方經理(征集部)
咨詢電話:15889686341 QQ: 1658002540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強路文化創意園F館4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