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生,1934年出生,從小隨父學藝;1953年調入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從事器形設計,1959年國慶10周年設計毛主席贈各國元首瓷;1980年,開始薄胎的研制,其作品1983年3月8日在香港展出其56cm九龍薄胎碗,港、澳、臺名人霍英東、鄭裕彤、馬萬祺、何鴻燊先生前來慶賀,并珍藏了高梅生創作的65cm九龍薄胎碗;1993年,在印尼雅加達展出了78cm九龍薄胎碗,同年11月7日他創作的88.8cm九龍對彩薄胎碗獲世界吉尼斯記錄。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升溫,現代藝術瓷成為收藏領域新寵,2006年,在深圳的一次拍賣會上,“薄胎大王”高梅生創作的一只56cm《九龍薄胎碗》,拍賣底價高達180萬元,*終以278萬元成交。高梅生從事陶瓷50余年,所創作的薄胎瓷“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制作工藝達40多道,其作品選材之精、做工之細、型制裝飾之美,創造了中國瓷器的時代精神和美學風范,在國際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高梅生被稱為薄胎大王,其作品被公認為中華一絕。 
薄胎瓷亦稱“脫胎瓷”、“蛋殼瓷”。是景德鎮著名傳統瓷器品種中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特點是瓷胎薄如蛋殼、透光、胎質用純釉制成。制作從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繪畫、燒制,須經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燒成。尤以利坯和藝術加工*為精細。利坯要經過粗修、細修、精修等反復百次的修琢,才能將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體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內,人稱之為:薄似蟬翼,亮如玻璃,輕若浮云。它輕巧、秀麗,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國景德鎮標志性藝術名瓷之一。
從陶瓷成型到燒成工藝上來說,薄胎大碗是所有瓷器類型中工藝難度是*高的,且口徑越大難度也越大。薄胎大碗系全手工制作,拉坯、利坯、上釉、繪畫、燒制等所經四十多道工序皆如織女繡花,要求細之又細,其中尤以利坯和裝飾*為精湛。薄胎瓷之所以難以燒制,主要是在高溫燒制條件下成型和成瓷時極易變形。正因為如此,薄胎大碗收藏價值極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