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鯰,原名南方大口鯰,俗稱河鯰、大河鯰。屬于溫水性底層魚類,是一種名貴經濟魚類。主產于長江流域的大江河中,四川等地大江河較多,是以魚為食的大型經濟魚類。
一、生物學特性
1、一般形態特征
大口鯰屬于鯰形目鯰科魚類。頭部寬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長而側扁;眼小,口大;牙齒細密銳利;長須2根,短須2根;背鰭短小,無硬刺;胸鰭有一硬刺,其內側光滑無鋸齒狀缺刻;臀鰭特長并與尾鰭相連;體表無鱗,富有粘液;腸短、有胃。
2、生活習性
大口鯰屬于溫水性魚類,生存適溫0—38℃。因此,在我國南、北方都能自然越冬,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佳生長水溫為20—28℃。當水中溶氧3mg/L以上時生長正常.低至2mg/L時則出現浮頭,低于1mg/L時就窒息死亡,適應pH值范圍為6.0—9.0,*適范圍為7.0—8.4。
3、食性
大口鯰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其攝食對象多是魚類,也吃水生昆蟲等,能捕食相當于自身長度1/3的魚體。冬季減食或停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要求飼料中粗蛋白含量在40%左右,苗種階段甚至高達45%以上,其飼料動物蛋白源應在30%以上。
二、成魚養殖
大口鯰適應能力較強,既可在池塘單養,也可與其它魚混養,還可在網箱、流水池進行集約化養殖。
(一)池塘主養
1、魚種放養 為提高成活率,提高養殖效益,規格整齊;池中搭配鰱鳙魚種100尾-120尾,用來調節水質。
2、餌料投喂 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初按魚總重量的7—8%,以后,隨著魚類的成長,下降至5%。
(1) 日常投喂 要根據大口鯰的攝食節律進行,魚群多,多投,快投;魚群少,少投,慢投。在魚群搶食不主動、不積極時即停止投喂。有條件的地方,在投喂配合飼料后,可適當投喂一些鮮活動物性飼料,效果更好,一般每天投喂2次。飼料在加工中要注意原料盡可能粉碎得細一些,并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有1小時左右不松散,提高大口鯰攝食利用率。
(2)人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1%-50%,投喂時各池設(2-4)個餌料臺,便于觀察攝食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