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是責任
“挖掘、搶救和傳承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福縣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縣采取挖掘地方民居特色、加強政策扶持、強化示范效應3項措施,結合城鄉風貌改造工作,在新建改建房屋中融入桂北民居特色,使獨具嶺南特色的馬頭墻、青磚、灰瓦的建筑文化得以延伸。
該縣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地方大量古村落、古民居進行了調研采風、挖掘整理,并總結出白粉墻、小青瓦、坡屋面、馬頭墻、花格窗以及福壽裝飾元素的古民居六大特色。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全縣新農村建設方案,并進一步制作出版了建房圖集,用以指導全縣建筑風貌建設和管理。
該縣出臺了扶持政策,推廣新農村建房圖集。除了縣財政部門撥付經費用于調研、設計外,每年還要撥出一筆預算專項資金,鼓勵和獎勵按照建房圖集進行建房的農村居民。同時,建設主管部門加強了對城鄉建設行為的指導、審批、控制和管理,科學引導村民按規劃建房,逐步優化城鄉居住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這項政策迅速掀起了按圖集建房的熱潮,改變了全縣多年以來新建民居無新風貌、新農村無特色的狀況。
此外,該縣結合外立面改造、鄉鎮棚戶區改造、村容整治整村推進、傳統古村落保護以及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強化示范效應,使新農村建房圖集形成規模效應。目前,該縣總共投入各類資金1億余元,按馬頭墻方案完成了縣城沿街30多棟房屋外立面改造,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完成了蘇橋鎮棚戶區改造,改造房屋492棟,改造外立面3.2萬平方米;重點對清朝傳統村落羅錦鎮崇山村古民居加強了修繕和保護。
該縣通過9個鄉鎮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站,向全縣農村危房改造戶、新建房戶大力宣傳和免費發放方案設計圖,并提供現場指導。目前,全縣已有首批19戶農村居民通過了按圖集獎勵建房的驗收工作,20余萬元獎勵資金發放到位。“建筑最能傳承歷史和文化。百年之后,我們的子孫能通過建筑,感受到屬于民族的特色文化。”正如該縣有關負責人在全縣推進新農村建房圖集工作會議上所說的,永福縣不忘熱土鄉愁,堅守地方民居特色,走出了建筑特色風貌管理的新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