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的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
拉瓦錫
、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這一名詞的出現大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遠,其早期的歷史是生理學和化學的早期歷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紀80年代,A.-L.拉瓦錫證明呼吸與燃燒一樣是氧化作用,幾乎同時科學家又發現光合作用本質上是植物呼吸的逆過程。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近代實驗技術和研究方法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基礎,從此,核酸成了生物化學研究的熱點和重心。
1776—1778年,瑞典化學家舍勒(Sheele)從天然產物中分離出:
舍勒
甘 油 (glycerol) ,蘋果酸 (malic acid) ,檸檬酸(citric acid) ,尿 酸 (uric acid) 和酒石酸(tartaric acid)。
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Petr c. Doherty(美)等,以表彰其發現T細胞對病毒感染細胞的識別和MHC(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限制。
1997年
博耶(PaulD.Boyer),美國生物化學家,1918年7月31日生于美國猶他州普羅沃。由于在研究產生儲能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酶催化過程有開創性貢獻而與沃克共獲了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同時獲得該獎項的還有發現輸送離子的NaKATP酶的科學獎Jens c. skon(丹麥)。
1997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發給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魯希納(Stanley Prusiner)教授。這項殊榮是肯定布魯希納教授在研究引起人類腦神經退化而成癡呆的古茲菲德-雅各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病原體的貢獻。發現了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機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
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 Rolert F. Furchgott(美國),表彰其發現NO是心血管系統的信號分子。
聯系人:葉老師
圣才學習網旗艦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