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人的生活受佛教戒律的約束。戒律體現佛教“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宗旨,是教徒的生活準則。在少林寺這一特定環境中,佛教戒律又演化為習武戒律。戒律在習武者身上,又表現為武德。這種戒律約束也直接影響了少林功夫的技術風格。少林寺僧人練習武功,只為自衛,不為攻擊,技術上講究消打結合,重視搏擊,也重視養生;少林功夫的傳習方式主要以拳法口訣為媒介并與少林寺傳統的宗法門頭制度相結合,能否學好功夫關鍵在于師父的言傳身教和弟子的勤學苦練。更高深的少林功夫傳習,則取決于師父的心傳和弟子的頓然領悟,這一境界又需要僧人在日常佛教修行和武術修習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方能達到少林功夫“禪武合一”的宗旨。
真正的少林功夫是嚴格按照師徒制度以師父綜合考核弟子的方式傳授,以口訣為媒介,功法秘不外傳,一切動作,功理, 歷來師徒之間口授單傳,不立文字,所以常人難窺其奧妙;它又與少林寺傳統的宗法門頭制度相結合,由僧人收徒授藝 代代相傳。傳承人資格的認可,是以禪宗法脈傳承制度為依據.其核心內容是師父的言傳身教和弟子的勤學苦練;師徒如父子,弟子功夫的高低及品德的好壞關系到授藝師父個人和整個少林的聲譽 所以對拜師者要進行嚴格的選拔和考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