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仲1925年10月生于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寧家村,原名王黽,字黽子,筆名夜泊,號滕固詞人,晚號黽翁,室名潑墨齋。1942年考入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國畫系,曾師從邱石冥、吳鏡汀、容庚,1945年畢業后由北平國立藝專墨畫科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年畫及油畫,同時也接受齊白石、黃賓虹、張伯英、徐悲鴻、李可染等人的指導,書法功底深厚,諸體皆善,尤長于行草書,豪放雄健,跌宕多姿,繪畫則以山水為主,精于理論,著述甚豐,19520年在天津大學任美術課教師。1978年入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創作。1985年天津大學建成“王學仲藝術研究所”,任該所所長。1989年獲天津市魯迅文藝大獎,出版有:《法舉要》、《中國畫學譜》、《王學仲美術論》、《王學仲書法論》、《王學仲詩文集》、《夜泊畫集》等。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書法家協主席、當代中國網藝術顧問、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大學研究生院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中國炎黃畫院副院長、天津畫院特聘畫師等職。1987年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滕州王學仲藝術館、曲阜王學仲畫館相繼建成,八、九十年代不辭年高多病多次深入大西北,完成了西北系列巨作:《漢家陵闕》、《西夏王陵》、《騰格里沙海》等作品。
王學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了三則治學主張,即:二言——歐風漢骨,東學西行;四感——文化的厚重感,歷史的滄桑感,詩人的蒼涼感,藝術的高貴感;四我——揚我國風,勵我民魂,求我時尚,寫我懷抱。
作品還有《四季繁榮圖》、《垂楊飲馬圖 》、《雙鯉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