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四平彩色粉筆 薛博帥
生物質快速裂解液化技術方面,荷蘭研究開發出旋轉錐反應器,將生物質顆粒與惰性熱載體一起加入旋轉錐底部,當沿著錐壁螺旋上升時,發生快速熱分解。這種技術能達到較高的油產量。與流化床快速熱解相比,因不需要載氣,整個系統效率提高。
3, 生物制氫
生物制氫課題*先由Lewis于1966年提出,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引起了人們對生物制氫的廣泛關注,并開始進行研究。生物質資源豐富,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質可通過氣化和微生物催化脫氫方法制氫。在生理代謝過程中產生分子氫,可分為兩個主要類群:
1)包括藻類和光合細菌在內的光合生物;
Rhodbacter8604,R.monas2613,R.capsulatusZ1,R.sphaeroides等光合生物的研究已經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諸如兼性厭氧和專性厭氧的發酵產氫細菌。
目前以葡萄糖,污水,纖維素為底物并不斷改進操作條件和工藝流程的研究較多。中國在此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任南形琪等1990年就開始開展生物制氫技術的研究,并于1994年提出了以厭氧活性污泥為氫氣原料的有機廢水發酵法制氫技術,利用碳水化合物為原料的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該技術突破了生物制氫技術必須采用純菌種和固定技術的局限,開創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種生產氫氣的新途徑,并首次實現了中試規模連續流長期生產持續產氫。在此基礎上,他們又先后發現了產氫能力很高的乙醇發酵類型發明了連續流生物制氫技術反應器,初步建立了生物產氫發酵理論,提出了*佳工程控制對策。該項技術和理論成果在中試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中試產氫能力達5.7m3H2/m3.d,制氫規模可達500
-1000m3/m3,且生產成本明顯低于目前廣泛采用的水電解法制氫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