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范圍
1. 可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種氯制劑(次氯酸鈉、“84”消毒液、優氯凈等)、季胺鹽類、 過氧乙酸以及熱水、蒸汽。
2. 食品、制藥、肉制品、乳品等加工企業的空間、設備、人員、器具等消毒、保鮮、漂白。
3. 飲用水、自來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產用水等的消毒、除藻、鐵、錳。
4. 公共環境、醫療系統、傳染病區等區域的預防及消殺。
5. 水產養殖、工業用水、冷卻水、廢污水、石油工程等水處理。
6. 農產品疾病預防、土壤、大棚殺菌、果蔬保鮮。 
含氯消毒劑中的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劑的氧化能力相當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以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劑與酸作用,在反應完成時,其氧化能力相當于多少重量的氯氣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劑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含氯含量愈高,消毒劑的消毒能力愈強,反之,消毒能力就弱。
1、清洗:清洗是消毒的前奏,如表面未經“清洗”,消毒劑是不能完全發揮作用的,達不到預期消毒效果。清洗的同時也清除物品表面的部分微生物,減少消毒劑使用量。
2、消毒劑劑量:消毒劑量是殺滅微生物的基本條件,它包括消毒強度和時間兩方面。消毒強度在化學消毒時是指消毒劑使用濃度,消毒強度和時間與消毒效果成正比。在一定情況下,達到預期的消毒效果,要有相應的消毒劑強度和時間兩個參數決定。一般來說,增加消毒處理強度能相應提高消毒的速度;而增加消毒時間也可適當降低消毒強度。當然,如果消毒強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長時間也達不到消毒目的。
3、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微生物的種類不同,對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的數量的多少也會影響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慮到微生物污染的種類和數量。一般來說,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強,污染越嚴重,消毒就越困難。
4、溫度和濕度:一般來說,無論在物理消毒還是化學消毒劑中,溫度越高效果越好。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消毒效果,一般45-80%消毒效果較好。(紫外線消毒60%以下較好)。
5、PH值:一般酸性條件下殺菌效果好。但一些胍類、季銨鹽類化合物在堿性環境中殺菌作用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