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企業直面微利困局
今年3月以來,武漢鋼鐵集團“稱兩斤鋼不抵四兩肉、砸390億重金養豬”的消息,讓更多業外的人看到了鋼鐵行業的窘境。其實,不銹鋼產業同樣已陷微利困局。
近日,華南地區金屬材料行業的“春交會”——2012第六屆中國(佛山)國際金屬工業博覽會在佛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根據產業鏈專業特點,該博覽會由第六屆不銹鋼展、第六屆鋼鐵板材、帶材、管材展兩大專題構成,重點展示其原材料、成品及其精深加工、鈑金加工技術設備領域。
記者在現場采訪發現,普鋼的“微利”,對于不銹鋼企業而言,甚至意味著銷售得越多,虧損越多。“行情有點不好做了。”不少鋼企,尤其是大型鋼廠,寄望于研發新產品,以爭奪市場份額,實現利潤升級。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西太鋼”)營銷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該公司的品種鋼比例,相比去年的50%,今年已經上升到了60%多,有了顯著提升。而品種鋼的利潤空間比普鋼要大得多。
“有一種普鋼鋼種價格現在是(每噸,下同)兩萬元左右,如果不生產這種鋼種,拿生產這種鋼種的資源,經過雜質冶煉,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變成雙相鋼的情況下,也許就可以賣到12萬到15萬元,最少也在10萬以上。每噸2萬塊錢的這種普鋼和雙相鋼冶煉的成本增加不了多少錢,但是單價卻截然不同。”高福生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