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的主材料各式各樣:木板、樹皮、竹條、茅草、麥稈,甚至還有石片等。但這些材料防水性差、壽命很短,直到人工燒制的黏土瓦出現(xiàn)后,才算有了真正的屋面材料。所謂“秦磚漢瓦”,說的是我國2000多年前就出現(xiàn)黏土瓦了,這種瓦呈圓弧片狀,用黏土制作成形后,高溫燒結(jié)而成,為黑灰色,蓋瓦時一排排相互正反搭接,片與片呈魚鱗狀。這種瓦片很小、很薄,很容易破碎。如今,除城市中一些仿明清的建筑還使用外,已很少見到。
聯(lián)系人: 程女士 電話:18615218358 0531-66590755
近代又出現(xiàn)了一種機壓成形的黏土瓦,俗稱“土洋瓦”,意即從西洋引進的,由泥土制成的瓦。這種瓦同樣須經(jīng)高溫燒結(jié),面積較大,每平方米約14片~15片,顏色有黑灰色和土紅色兩種。由于要經(jīng)過高溫燒結(jié)、變形較大,蓋在屋面平整度差,且紅色的土洋瓦時間不長就容易發(fā)黑,很不美觀,也屬國家禁用范圍。
歷史同樣十分悠久的是琉璃瓦,它是由陶土制作成形,表面涂一層彩色釉,再高溫燒結(jié)而成。由于有了一層釉,外表要比黏土瓦光亮和漂亮多了,當然價格也高得多,形狀也有多種。傳統(tǒng)的筒狀琉璃瓦古代多用于皇宮、廟宇等高貴建筑上。目前城市里已很少使用這種琉璃瓦,但江南農(nóng)村私人建房使用還較多。
還有一種在現(xiàn)澆屋面上用砂漿貼面的彩色小波形瓷瓦,前幾年曾流行了一陣,現(xiàn)在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原因是在四季氣溫變化下,貼面的瓷瓦很易剝落。
近幾年來,又出現(xiàn)了一種所謂陶土瓦,其特點是采用陶土但表面不上釉,顏料混入陶土中,高溫燒結(jié)面成。這種陶土瓦與琉璃瓦相比,色彩比較雅致,與彩色水泥瓦接近,無所謂“光污染”,但不如琉璃瓦清潔,易污染發(fā)黑。
綜合上述,無論是黏土瓦,還是琉璃瓦或陶土瓦,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要高溫燒結(jié)。經(jīng)過高溫焙燒,就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變形和微小裂紋。變形會造成所蓋的瓦不那么平整、美觀,微小裂紋會逐漸擴大而導致滲水。眾所周知,不管多小的裂縫都易滲入水,如遇冬季低溫,滲入縫中的水就會結(jié)冰膨脹,反復發(fā)生就會擴大裂縫,從而影響其壽命。
另外,黏土瓦和琉璃瓦單片面積都很小,單位面積需要覆蓋的瓦片多,搭接也多,故而單位面積的重量也高,通常每平方米高達55公斤以上,黏土瓦吸水大,雨天重量還要高得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