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性碳的材質大多為椰殼或煤質,另也有木質和樹脂等所制成。
(2)這些材質在成為活性碳前,會經由高溫的炭化過程,在400至600度的溫度下,原料將被完全炭化,此時生成的炭化料含炭量為50﹪至80﹪。
(3)在將這些炭化料經過高溫爐加熱,這就是活性碳活化過程,在活化期間會再高溫爐中通入蒸氣和空氣等,以去除活性碳孔隙內雜質,進而提高孔隙率。
。4)*后就是顆粒狀的活性碳,在經過加工成為圓柱狀或粉狀的活性碳。
2.活性碳PH正常在8~10之間,除非經過酸洗過程(鹽酸浸漬等)PH才在6~8間。
3.活性碳的孔隙可概分為三種
(1)大孔:孔隙尺寸約10-4 mm~1mm, 功能為吸附大分子、絕熱、隔音、和吸附細菌及微生物等。
(2)中孔:孔隙尺寸約10-6 mm~10-4mm,功能為吸附較大分子、除臭、脫色和吸附藥劑等。
(3)微孔:孔隙尺寸約10-6 mm以下,功能和中孔差不多,只是能吸附的分子更小。
補述:微孔并不一定較好 要看拿它來做甚么。如果要拿來放在過濾器中 微孔就不適用 因為它很容易就飽和了
4.活性碳可視為吸附劑,當然也可以是脫附劑,因此當活性碳去除污染物之后,未將其更換那么它就是脫附劑了,所以拿它來吸附水缸中污染物或當基肥吸附脫附劑都可以,只是當吸附污染物后要注意更換。
補述:這一點完全正確。所以活性碳不是比誰放得多 而是要勤于更換。三尺缸建議劑量不要超過1.5升 生物如果很多 喂食量又多 兩個月換一次已經足夠
5.活性炭對水缸PH的影響,應可忽略不記,除非您鋪整個活性碳底床,那比TK活性底床還猛。
6.對于水族所使用的活性碳,小弟建議使用椰殼活性碳,顆粒或圓柱都可以,但粉狀就不行,因為所產生的黑水缸,小弟不知該建議用何種吸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