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青花瓷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
雍正官窯青花的胎骨晶瑩潔白,在20倍放大下呈糯米飯狀。胎壁薄而堅硬,瓷化程度很高,用手指輕叩,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音。修胎一絲不茍,看不見旋削痕。民窯高檔瓷與官窯瓷胎基本接近,很難發現未粉碎的瓷石顆粒,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
典型的官窯青花釉呈青白色,純凈潤澤。釉薄而精純,釉中密含氣泡,且大小氣泡混雜套疊,有的釉表見細橘皮紋。有些民窯青花為粉白釉,胎釉結合處無火石紅。部分民窯青花的圈足上涂抹一層黃色護胎釉,與純凈潤澤的青白釉交映成輝。
青料發色有三種。使用浙料的呈色基本與康熙時期使用浙料的瓷器相同,藍中帶紫,多采用上等浙料繪制官窯青花;仿宣德青花發色青中有黑褐色疵點,略有暈散,官窯仿宣德青花瓷發色幽靜而勻潤,雍正早期有康熙時期的指捺紋特征,中后期比康熙時期發色更加淡雅,藍中帶有藏青色點;深沉的淡藍色澤,色沉釉底,發色穩定雅麗,具有典型的雍正特點。
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繼承也有發展,結構精巧,器型圓柔纖麗,修長俊秀,陳設與實用保持完美的結合,形成高雅而樸實的藝術風格。
雍正青花紋飾風格高雅細膩,內容以翎毛花卉為主,山水次之,人物較少。用筆精細纖柔,構圖清晰,色彩雅麗,層次分明,紋飾簡潔清晰,強調主題突出,圖案整體感強,規矩中富于變化。不少畫面配有詩句、印章,使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完整地移植到瓷器紋飾中來。畫面疏朗,留白較多,既不同于康熙的恢宏大度,又不同于乾隆的縟麗繁華,以清新淡雅為特征。與康熙紋飾比較,雍正紋飾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雍正款識多而雜。有本朝官窯款,有民窯款,有仿款,每一類款識又有許多種寫法。
字畫:國畫 油畫 書法 佛像畫 書畫 山水畫 水墨畫 人物畫 花鳥畫
瓷器:青花瓷器 粉彩 琺瑯彩 斗彩 哥窯 汝窯 官窯 定窯 鈞窯 五彩
玉器,和田玉 翡翠 田黃石 雞血石 黃龍玉 高古玉 貔貅 古玉 藍田玉
錢幣:銀元 銅幣 古錢幣 紀念幣 袁大頭 光緒元寶 錯版幣
奇石:天然奇石 隕石 玉原石 石硯 印章 石雕 石刻
雜項:紫砂壺 陰沉木 酸枝木 紫檀 沉香木 各類家具 竹雕 黃花梨
征集單位:廣州佳士德展覽有限公司
聯系人:陳經理
手機:15975510915
QQ:1151435736 微信:1151435736
評鑒范圍:瓷器,玉器,字畫雜項
地址:廣州市天河北路時代廣場6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