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產于黃河下游及淮河流域的冀、魯、豫、皖、蘇等連片地區(qū)。其祖先是蒙古羊,在產區(qū)經長期風士馴化和精心選育而成的地方綿羊品種。該品種具有生長快、繁殖力高、適應性強、宜于分散飼養(yǎng)等特點,是以舍飼為主的農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之一。在肉羊生產中,是較好的母系品種。
1.體型外貌 小尾寒羊公羊有大的螺旋形的角,母羊有小角,鼻梁隆起,耳大下垂。頸較長,公羊前胸較深,鬢甲高,背腰平直,體軀高大,體型呈矩形,四肢粗壯,尾略呈橢圓形,下端有縱溝,尾長達飛節(jié)。被毛白色居多,少數羊頭、四肢有黑褐色斑點或斑塊。
2.生產性能
1)生長發(fā)育:體高,周歲公牛為92.85厘米,周歲母羊為82.43厘米;成年公羊為99.85厘米,成年母羊為82.43厘米。體重,周歲公羊為60.8千克,周歲母羊為41.3千克;成年公羊為94.1千克,成年母羊為48.7千克。
2)產肉性能:小尾寒羊產肉性能好,周歲羯羊宰前活重72.80千克,凈肉重33.41千克,3月齡羔羊宰前活重16.78千克,凈肉重6.58千克。
3)產毛性能:剪毛量,周歲公羊為1.29千克,周歲母羊1.40千克,成年公羊為2.84千克,成年母羊為1.94千克。
4)繁殖性能:公、母羊性成熟早,母羊5~6月齡即可發(fā)情,當年可產羊羔。公羊7~8月齡可參加配種。小尾寒羊繁殖能力高,大多數一胎產兩羔,一胎產3羔或4羔也常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