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驢產于陜西省佳縣、米脂、綏德三縣,而以佳縣烏鎮、米脂桃花鎮所產驢*佳。分布到附近各縣和山西省的臨縣。產區位于黃土高原溝壑區,海拔相對高,溫差大。春季多風,夏熱冬寒,氣候干早,無霜期150~180 天。適宜種植雜糧,兼種大量苜蓿輪作倒茬。由于產區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地塊零散,道路崎嶇狹窄,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使驢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驢在該地區占了大家畜總數的78 %。因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不足,限制了驢向大型化選育。群眾更喜愛選擇體型中等、結構勻稱的個體。當地養驢全年舍飼,冬、春以豆類、高粱、玉米拌以谷草、麥草飼喂,夏季主要喂青苜蓿,喂養十分精細。驢的繁殖,傳統上由對驢的選擇、配種富有經驗的專業戶進行。經過長期的培育,*終形成了這一中型的良種驢。
烏頭驢適于山區馱、挽、乘各種工作,性情溫馴,行動靈活。據對90 頭驢的測定資料,公驢*大挽力平均為213 . 8 千克,母驢平均為173 . 8 千克。據對8 頭低水平飼養未肥育的老騙驢屠宰率測定,屠宰率平均為49 . 2 % ,凈肉率達35 %。
烏頭驢一般2 歲性成熟,3 歲開始配種,每年5 ~ 7 月份為配種旺季。母驢多3 年兩胎,終生產駒10 頭左右。烏頭驢4 歲達成年。初生公駒體高達成年的64 . 1 % , l 歲體高達成年的89 . 9 %,表明1 歲以內的生長發育迅速。3 歲時體高可達成年的97 . 7 % ,說明烏頭驢早熟性好。
烏頭驢耐勞苦,抗寒能力強,耐粗飼,抗病力好,遺傳性能穩定。曾向鄰省和國內20 多個省、自治區、市輸出種驢,用于改良小型驢和與馬雜交繁殖騾子。
 【品種評價及開發利用】 役用性能好,耐勞苦,抗寒能力強,遺傳性穩定,瘦肉率高,肌纖維較細,味鮮美,脂肪呈微黃色,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生物原價值較高。改良小型驢或與馬雜交,繁殖騾子,效果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