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居仁堂制”款的瓷器,即所謂的洪憲瓷,是民國五年袁世凱稱帝改元“洪憲”時的特制瓷器,也是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后一批御用瓷。因為洪憲瓷在中華瓷器史上的獨特價值,歷來為藏家所重視。但由于袁氏的“洪憲帝國”太過短暫,以至于很多瓷器未及燒造成功便窯火漸冷,所以不管是“洪憲年制”或是“居仁堂制”的袁氏瓷器均鮮有真品面世。這就給民國以來的洪憲瓷仿制者以可趁之機,各種各樣的仿品、贗品均加“居仁堂制”款識魚目混珠,借以牟取暴利。筆者對洪憲瓷關注多年,遺憾的是僅在北京見過一件“居仁堂”款筆洗,其它號稱所謂“居仁堂”民國瓷的各類仿品贗品過眼不計其數。
在這些署“居仁堂制”款的仿民國瓷中有一些明顯的規律,拋開胎釉、紋飾、畫工、詩文不說,僅從這些色料不一、字體各異的款識就可以知道“居仁堂制”的市場混亂現狀。換句話說, “居仁堂”款識中贗品很多。居仁堂是堂號,其來歷是袁世凱及其幕僚在秘密籌備稱帝之時,不光密電全國要求各省“勸進”,更為稱帝的吉時、禮制、輿輦、龍袍以及登基用品作了精心的安排。特別是在瓷器這一項上,更是費盡心思。袁氏仿效歷朝制度,設御官窯,專門撥出巨款一百四十萬銀元,派遣心腹—對古玩藝術品造詣頗深的郭世五到景德鎮監制“洪憲瓷”。居仁堂是袁世凱當時在中南海的寓所,于是,借鑒清代“中和堂”、“敬慎堂”、“養和堂”等堂款名號的“皇家傳統”,袁氏瓷器便有了“居仁堂制”款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