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夏熱冬冷地區以及嚴寒地區的居住建筑冬季都需要采暖,這些地區占到了90%以上的國土面積,隨著2000年以來房地產的快速推進,新增建筑面積達到了目前達到節能指標(居住建筑2007年強制65%的新標準)的僅百分之十,高達90%的新建建筑能耗還比較高。以北京為例,2007年之前的居住建筑節能率只有50%,采暖季耗熱量指標為30.1w/㎡,達到65%節能新標準的建筑采暖季耗熱量指標為20.6w/㎡,與同緯度、等氣候條件下的瑞典、丹麥、芬蘭、荷蘭(采暖耗熱量指標11w/㎡)等國家相比,耗熱量幾乎多了1倍。
影響運行費用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這個指標取決于開發商建造的房屋是否達到節能標準,2007年后的河南地區居住建筑應達到65%的強制標準。
2、室內外溫差。室內設定溫度一般在18度左右,設定溫度越高通過圍護結構(門、窗、墻體等)向外界散失的熱量也越多,運行費用就會相應增加。建議電采暖用戶可以根據房間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時分室設定,比如有人房間舒適運行(18-20度),無人房間低溫保持(12-15度),外出(10-12度),每降低一度將節能5%的能源消耗。
3、房子在樓層的位置。高層和邊間一般耗熱量要略高于其他位置。
4、入住率以及鄰居是否有采暖。入住率過低(70%以下)或鄰居無采暖,通過戶間熱傳遞相應增加的采暖運行費用。
5、天氣因素。如持續低溫、雨雪、大風天氣,室內外溫差加大,進一步增加了耗熱量。
6、冷空氣滲透量。這個取決于門窗的密封性,特別是窗戶,平開窗的密封性優于推拉窗。
河南漯河、鄭州等地個別樓盤整體安裝了發熱電纜電地暖,因建筑節能率較低,門窗、墻體保溫在建造中達不到設計的節能標準、建筑本身的耗熱量較高等因素,用戶在采暖季使用中電費過高,發熱電纜屬于線式采暖,本身升溫時間較長,加之發熱電纜地暖安裝后需要回填水泥層,如果鋪設瓷磚,水泥層將達到7、8公分厚,發熱電纜地暖系統啟動后需要3、4個小時持續加熱,升溫過程中將消耗大量的電能,甚至有些用戶認為“溫度設定的高就會熱得快一些”,也是導致發熱電纜運行費用過高的原因。
根據美國凱樂瑞克電熱膜地暖在鄭州地區的運行跟蹤情況來看,采暖季從每年11月15日開始外界溫度逐步降低到3月15日溫度回升為120天,運行費用的高峰區間在元月份到2月中旬的45天時間里,外界溫度不斷下降、室內外溫差逐漸加大,采暖耗熱量而達到*大值,2月中旬之后外界溫度開始逐漸回升,運行費用也隨之下降,采暖季每平米運行費用為26-30元左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