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特征
安格斯牛以被毛黑色和無角為其重要特征,故也稱其為無角黑牛。該牛體軀低翻、結實、頭小而方, 額寬,體軀寬深,呈圓筒形,四肢短而直,前后檔較寬,具有現代肉牛的典型體型。安格斯牛成年公牛平均活重700--900千克,母牛500--600千克,犢牛平均初生重25—32千克,成年體高公母牛分別為130.8厘米和118.9厘米。
分布范圍
安格斯牛屬于古老的小型肉牛品種。
原產于英國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并因地得名。目前世界人多數國家都有該品種牛。
19世紀開始向世界各地輸出,世界上主要養牛國家大多數都畜養這個品種牛,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和阿根廷等國的主要牛種之一。在美國的肉牛總數中,安格斯牛占1/3。我國先后從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引入,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東北、山東等北部省、自治區。
優點:該牛適應性強,耐寒抗病。缺點:母牛稍具神經質。
生長繁殖
安格斯牛早熟易配,12 月齡性成熟,但常在 18 ~ 20 月齡初配;在美國育成的較大型的安格斯牛可在 13 ~ 14 月齡出配。產犢間隔短,一般都是 12 個月左右,連產性好,極少難產。
品種特點(1)生長發育快,早熟,易肥育,易配種。
(2)出肉率高,胴體品質好。12月齡屠宰牛的眼肌面積達32.5平方厘米;肉質呈大理石狀。
(3)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抗寒、抗病、耐粒飼;性情溫和,無角便于放牧管理。
(4)分娩難產率低。
(5)該牛缺點是母牛稍有神經質,黑毛色也與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牛種相差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