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牛體軀高大,身稍短,骨骼細,肌肉發達,背腰寬平,側望為長方形。被毛淡黃或棕紅色,眼圈、口輪和腹下,四肢內側為粉色。毛細、皮薄有彈性,角多為“龍門角”或“八字角”。
魯西牛體軀結構勻稱,細致緊湊,具有較好的役肉兼用體型。公牛多平角或龍門角;母牛角形多樣,以龍門角較多。垂皮較發達。公牛肩峰高而寬厚。胸深而寬,而后軀發育較差,尻部肌肉不夠豐滿,體軀呈明顯前高后低的前勝體型。[1]
母牛鬐甲較低平,后軀發育較好,背腰較短而平直,尻部稍傾斜,關節干燥,筋腱明顯,前肢多呈正肢勢,或少有外向,后肢彎曲度小,飛節間距離小,蹄質致密但硬度較差,不適于山地使役。尾細而長,尾毛有彎曲,常扭生一起呈紡錘狀。被毛從淺黃到棕紅色都有,而以黃色為最多,約占70%以上,一般牛前軀毛色較后軀為深,公牛較母牛深。[3]
魯西牛成年公牛體高、體長、胸圍和體重分別為:146.3±6.9厘米,160.9±6.9厘米,206.4±13.2厘米、]644.4±108.5公斤,成年母牛分別為:123.6±5.6厘米,138.2±8.9厘米,168.0±10.2厘米,365.7±62.2公斤。
多數牛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特征(指眼圈、口輪、腹下與四肢內側色淡),鼻鏡與皮膚多為淡肉紅色,部分牛鼻鏡有黑點或黑斑。角色蠟黃或琥珀色,角形多為平角和龍門角。多數牛尾帚毛色與體毛一致,少數牛在尾帚長毛中混生白毛或黑毛。[1]
不同類型魯西牛的外貌主要特點為:高轅牛個體高大,體軀較短,四肢長,側視呈近正方形,角形多為龍門角和倒八字角,毛色較淺,黃色較多,“三粉”特征明顯;行走步幅大,速度快,適于挽車運輸,但持久力略差。 |
|